|
 |
|
|
|
|
身为演员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 |
|
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光鲜亮丽,优美的动作,美妙的舞姿和深入人心的表演。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演员的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啊?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当大家在感叹演员不容易的同时,而身为演员又有哪些事是需要注意的了? 第一,创作者、创作工具和作品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具体是指表演过程中创作者、创作工具与材料以及创作成品即人物形象全部统一于演员一个人身上。正如银幕上的秋菊形象是从演员巩俐身上诞生的,塑造形象时创作的工具和材料也是巩俐的肌体、语言、情感、心灵。而形象的创作者呢?也还是巩俐。这是表演艺术独具的特点。“三位一体”的特点决定了演员本身就是艺术品的一部分,因此演员的素质、修养、气质和形象在创作中占有了比其他任何艺术都更重要的地位。“三位一体”的特点还决定了演员要像音乐家掌握乐器、文学家掌握语言那样去磨炼和掌握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形体、五官、声音、语言以及各种外部技能,包括骑马、开车、游泳、格斗、唱歌、舞蹈及乐器演奏等特殊技能,并掌握整套表达内心世界及情感的内部心理技巧,当然也包括演员自身对生活、对人及人生的理解,以及所积累的其他各方面知识等。 第二,演员的双重生活。演员演出时既是创作者,同时又是形象,这就决定了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演员必须过好双重生活,掌握双重性格。演员要化自身为角色,进入角色的规定情境,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同时演员作为角色的创作者,又时刻监督着自己的表演,驾驭着表演角色的整个过程,使其沿着正确的创作目标行进,这就形成演员创作时的双重生活。著名意大利悲剧演员托马佐·萨尔维尼说过、“在我表演的时候,我过着双重生活,我哭着、笑着,但同时我又在分析着自己的眼泪和笑声,使它们能够更强烈地影响着那些我要打动的人的心。”在表演术语中,演员作为创作者的“我”称作“第一自我”,所扮演角色的“我”称作“第二自我”,就斯琴高娃在《骆驼祥子》中的创作而言,演员的斯琴高娃为“第一自我”,她所扮演的角色虎妞为“第二自我”。 一个好演员的表演就是要学会找到各种平衡。例如、演员与角色间的平衡、情感与理智间的平衡、生活与表演间的平衡。演员在创作中既要体验和表演角色的情感,即所谓进戏,又要掌握高超的表演技巧来驾驭这种情感,否则表演将会失控,而不成其为表演艺术。试想如果演员缺乏自我控制,以致表演中激动地痛哭不止;或笑得走了形,以致忘记了念台词,忘了接戏,忘了观众,忘了导演的要求;或者愤怒得失控真的动手去打对手,那么表演如何进行下去呢?因此,表演的分寸、表演的魅力、表演的艺术就产生于这种双重生活、双重人格的微妙平衡之中。 第三,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这是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演谁像谁。演员必须学会掌握“角色中的自我,自我中体现角色”,使二者融合。真正高超的表演艺术可以使演员与角色高度统一,达到“我就是”的艺术境界,以至观众仿佛忘记了是在欣赏演出,以为银幕上真有其人,而非演员所扮演,例如,我国著名演员巩俐在《红高梁》中塑造的九儿形象达到了这种惟妙惟肖的境界。演员与角色形象统一的程度将决定表演艺术的高低。优秀的表演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实质,同时又是生活的一种艺术升华,使“真实的”东西更富有审美价值。 演员在表演时如果能忘记自我去去诠释角色,其表演结果则难以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容易导致虚假、过火的表演。然而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从自我的基础上去探索角色,创造角色,便会造成“自我展览”式的表演,谈不上艺术创造。演员既不能离开自我去拼命演角色,也不能离开人物去展览自我,这两种倾向都不可取,要择中而取,拿捏的火候要精准,才会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 |
上一页:台下观众在看节目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下一页:动画片《喜羊羊》和《熊出没》被指很爆力、语言很粗俗 |
|
|
|
|